桐花情
三四月間,油桐開花,花白如雪;
八九月間,油桐落葉,葉黃如土;
阿爸在世,滿山種桐,桐子商人買;
阿爸過身(去世),滿山桐花,桐花詩人惜
-范文芳〈桐花詩〉
國立中壢家商 圖書館主任謝淑熙
每次吟誦這首〈桐花詩〉,腦海深處就洋溢著先民們辛苦種植油桐樹的情景;桐花迎風搖曳,以雪白的芳姿,訴說著客家人的前塵往事,讓後代子孫興起無限的懷想;更能夠深刻的體會到桐花飄落地上,揮灑出「質本潔來還潔去」的形貌,令人萬分疼惜。就如同先民們無力改善周遭環境,而產生萬般無奈的落寞情懷。在臺灣的春末夏初,油桐花妝點滿山的白,不僅帶來詩情畫意,更委婉道出客家人勤勞開墾山林,堅忍剛毅,共生共存的歷史軌跡。當油桐子豐收時,就賣給商人以改善家裡的經濟;在〈桐花詩〉中,描寫父親杳如黃鶴時,桐花依舊佇立在大地上,令人不禁興起「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而親不在」的悲嘆。
「桐樹開花白過雪,可比青山著衣裳」,這兩句詩描寫了桐花盛開的景象,更展現了客家村的純樸風華。回溯到日據時代,由於桐木質硬體輕,適於製成木屐、抽屜,而桐子油則是防水塗料、油漆的主要原料,因此日本人鼓勵苗栗地區客家聚落的居民,以種植油桐樹為產業經濟的原動力。在不斷的努力耕耘下,滿山遍野的油桐花,妝點了客家族群樸實的生活;桐子油增添了客家族群的生產經濟,這一切努力的背後,卻是流下無數的血汗與清淚換來的。而桐花祭更成為客家文化的傳統指標,因此2002年開始,由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的大力推動,「客家桐花祭」成為跨縣市的民俗活動,桐花祭活動的主要區域以台三線沿線的歷史為主軸,使文化創意與產業結合,更讓每位參與桐花祭的人們,油然而生思古的幽情,以及血濃於於水的鄉情。
|